close

圖片:https://goo.gl/hgE5X5

 

一直很喜歡台灣電視劇,從《出境事務所》開始,覺得台劇的選材跟做出來的質感都很不錯。關注植劇場一陣子,《戀愛沙塵暴》、《荼靡》、《花甲少年等大人》各有特色的呈現深刻的感受,《五珍八味的歲月》也是。《五珍八味》改編自傅培梅自傳,從傅培梅家幫傭小春的孫子未開頭,敘述一段從七零年代延伸至今的動人烹飪故事。

 

小春失聯多年的孫子王傳寶因為欠款跑路回到台南,她當初按照傅培梅手藝經營的「梅珍味餐廳」沒落,因此一心想要訓練傳寶煮飯,希望重振梅珍味。另一方面,故事說到大家閨秀傅培梅,如何隨國民政府來台,婚後到處拜師學廚藝,再將方法教給想學的太太們,甚至上電視教烹飪。傅培梅的一生穿插小春的陪伴,家境困苦的鄉下人小春,辛苦的到都市討生活,受盡委屈之後終於來到傅培梅家幫傭,成為傅培梅的知己。

 

味覺裡的故鄉

小春後來的丈夫,外省人王孤夏,在傅培梅家看到蜜地瓜的時候,激動流淚:「這是我娘常做的點心」。民國初年,許多人隨政府軍來台後,就無法輕易跟留在中國大陸的家人相見。王孤夏來台後即與母親失聯,在台灣的生活坎坷:從軍、逃兵、被抓回軍隊打到瘸腿,軍隊解散後四處流浪,才在小春的幫忙下得到住處與工作。傅培梅花大錢拜訪有名餐館的廚師,學習各省份的菜,並且反覆練習直到煮出跟師傅一樣的味道。

 

傅培梅在廚房裡、食材與調味之間,找回隔著海峽的遙遠故鄉。在那裡,每個人都有溫暖的家,有人在廚房裡燒菜,切菜的聲音、爐子上冒著熱氣,還飄出好香的味道。新鮮食材加上比例剛好的調味,在控制得當的火候過後端上桌,又是一個家庭的溫柔和睦。

 

圖片:https://goo.gl/RZ7ZsM

 

廚房裡的魔法

民初的社會氛圍之下,對於女性當家庭主婦、相夫教子的期待十分明顯。傅培梅學做菜的初衷,原本只是丈夫同事到家裡嫌她煮的飯不好吃,怕丈夫沒面子而學。漸漸學出興趣,看著家人吃飯滿足的樣子,成為傅培梅最大的成就來源。原本對於家務的認真,完全符合社會期待。她卻在決定開班授課的時候,跟丈夫起了爭執。畢竟當時沒有人這麼做,一個富家太太拋頭露面也是件不尋常的事情,丈夫也介意陌生人在家裡走動。

 

傅培梅曾經四處拜師,花盡時間與金錢才慢慢學會幾道菜。她渴望把中式料理的美好分享出去,也希望幫助其他想學做菜的人。對傅培梅而言,廚房不是限制女人生活的空間,而是她變魔術的舞台,也讓她找到自我價值與勇氣。所以即便丈夫一開始反對,她還是堅持開班授課。

 

整部戲劇除了圍繞傅培梅的一生,還穿插很多家庭情感。被過度保護的大小姐Kiki,在梅珍味找到人生目標,也終於在多次的逃跑之後,讓父親理解自己想要的生活;曾經勢利孤獨的傳寶,在梅珍味跟阿嬤一起找回親情的溫度,也主動打電話跟母親聯絡。

 

喜歡《五珍八味》的英文劇名:What She Put On the Table,桌上的菜,都是傅培梅與小春的人生故事。

 

雖然所有的苦難、傷痛和分離的故事,都繼續住在每一道菜中。小春看著紅燒魚忍不住落淚,想起被當作政治犯,逃獄時身亡的初戀。或者傅培梅吃到小時候常吃的炒炒肉,想起在對岸久未見面的母親,不知道她近況如何。但是不論如何,當這道菜再次上桌,我們想起那些故事以後,口中的感受仍舊療癒過去的傷痛,找到陪伴和支持,添加一點面對未來的勇氣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